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清朝入关后的第九位皇帝光绪帝在北京逝世。然而就在光绪帝驾崩后的第一天,即十月二十二日,那个掌控了大清王朝四十余年的“老佛爷”慈禧太后,就在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暴毙而亡了。
据史料记载,慈禧在弥留之际急召隆裕皇太后等人进宫安排后事,在吩咐诸事时,慈禧“从容清晰,仍如每日办理国事之状”,但在此后不久,慈禧体力逐渐不支,于当日未正三刻“升暇”。
慈禧去世后,摄政王载沣就以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他说道:“太行太皇太后垂帘训政四十余年,功在宗社,德被生民,所有治丧典礼,允宜格外优隆。”
这里的“格外优隆”其实就是慈禧在生前的遗愿,她生前是那高贵的东方女王,她死后依然要做最为尊崇的那个人,所以她要让自己的葬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慈禧
慈禧葬礼突破祖制,尽显优隆
清朝为了彰显慈禧太后尊崇的地位,便将她的葬礼规格置办得极为隆重,甚至突破了祖制。
首先,慈禧在死后获得了“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这样高贵的谥号。这个超长的谥号不仅超越了大清开国皇后孝庄皇后,甚至超越了清朝开朝以来所有皇帝的谥号,可谓是空前绝后。
其次,慈禧葬礼的规模也是空前恢弘的。慈禧去世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但是她下葬的日子却是在她死后的一年,也就是1909年11月27日这一天。
在慈禧去世到她被安葬于东陵的一年时间中,皇城内外的祭祀活动一直没有间断,其场面之恢弘、规模之隆重让人叹为观止,甚至有人曾言这等场面“唯唐之武后或能于此比尔。”
慈禧的陵墓坐落于北京东北部遵化县清东陵的昌端山南,与慈安的寝陵并排立于咸丰皇帝定陵东侧,统称定东陵。定东陵与紫禁城相距一百多公里,在慈禧出殡那一天,大清王朝动用了上万人的送葬队伍为这位老佛爷送行。
慈禧陵墓
根据当时参加慈禧葬礼的荷兰记者描述,当天送葬的队伍有数万人之多,其中护卫慈禧灵柩的卫兵就有近千人。
这些卫兵分为两队,一队手里拿着飘着红色旗帜的长矛,另一队则身穿灰底红边的军衣手持长枪。在护卫骑兵的身后有着人数同样不少的仆从,他们举着赤橙红绿的旗帜、绸缎与条幅,缓缓地跟在队伍的后面。
在给慈禧送葬的队伍中有一个特别的存在,那就是浩浩荡荡的“纸人”大军,这些纸人有身穿现代军服的官兵、有身穿仆从衣服的宫女与太监,这些“纸人”将在不久后全部被焚烧殆尽,好让他们随老佛爷去那西方极乐世界,继续服侍慈禧太后。
根据这位记者的描述,当时从九门之外围观而来的百姓也是十分之多,甚至一度将道路都围了个水泄不通,最后还是官兵出面为出了秩序,才不至于出现混乱的局面。
慈禧葬礼
葬礼之上官员面带微笑
在数以万计的送葬队伍中,有这样一支队伍显得格外显眼,他们就是大清王朝的“贵族集团”,一个个锦衣华服的封疆大吏。
作为帝国忠实的奴才,老佛爷的仙逝不仅没有让他们悲痛万分,反而他们还在路途中有说有笑,心情愉悦。而他们笑逐颜开的表情也都被参加拿起葬礼的外国记者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按照大清的规矩,国丧期间全国内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一月之内停止婚嫁事宜,百日之内更是全国奏乐,以表对先祖哀思。
送葬队伍
可是在慈禧出殡这种庄严肃穆的场合之中,文武百官们却有说有笑,可见这些平日里见到老佛爷毕恭毕敬,嘴里说着“奴才、微臣”的清朝臣子,心里面并不怎么在意慈禧太后。
这些送葬的官员不仅有心情谈笑风生,更有闲情逸致摆弄那些“洋玩意”。当时时任礼部尚书的端方还饶有兴致地摆弄起了外国记者们的照相机来,他不停地按动着快门,将当时诸位官员们灿烂的笑容定格在了照片之中。
身为礼部尚书的端当尚且如此,更不要提其他官员了,大清王朝那维持了两百年的威严,在此刻可以说已经消耗殆尽。
送葬现场
慈禧奢华的陪葬品
慈禧太后生前就极爱荣华富贵,她死后的陪葬品也尽是珠光宝气,极其奢华。根据慈禧心腹太监李莲英的回忆录《爱月轩笔记》中记载:
在慈禧的遗体入棺前,现在棺底部铺设了三层厚约一尺的金丝串珠锦褥;遗体的头部摆放了翡翠荷叶、脚下安置了粉红碧玺莲花;慈禧遗体冠带珍珠凤冠,据说凤冠上最大的一颗珍珠犹如鸡蛋般大小,光这颗珍珠就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在老佛爷遗体的身侧,摆放着金、宝石、翠雕佛爷二十七尊;脚下两边放有翡翠制成的白菜、甜菜、西瓜,另有宝石所制的桃、李、杏、枣二百多枚;遗体左侧放有玉制莲花,由此放着玉石制成的珊瑚树,另有玉石骏马八尊、玉石十八罗汉七百余件;
所有陪葬品摆放完毕后,又在棺椁内部撒入了四升珍珠、宝石两千两百块用以填棺。慈禧的陪葬品之奢华,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孙殿英
小结
慈禧太后在陪葬品中放入如此众多的奇珍异宝,无非是想让自己死后也能在西方极乐尽享荣华,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些金银细软仅仅只陪伴了她十九年。
在慈禧安葬后的第十九年,大军阀孙殿英用火药炸开了慈禧的寝陵,孙殿英不仅将慈禧的尸骨暴露在外,百般羞辱,还将随葬的所有奇珍异宝尽数洗劫。
尽显人前荣华的老佛爷慈禧太后,如今也只能留下一坐孤独荒冢任后人评说了。
原创文章,作者:Huiza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izang.com/info/118.html